2012年6月26日 星期二

【書摘】安寧伴行

安寧伴行

作者:趙可式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15日




內容簡介:

趙可式教授二十七年來陪伴上千位病人走完生命最後一程,讓他們的身心靈都得到最大的舒適,也安頓了家屬徬徨慌亂的心。她把那些椎心刺骨、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生命故事記錄下來,不是只為了讓讀者一時動容而已,目的是在「用生命故事傳遞生命的學習」。希望醫療人員能體會、理解病人/家屬的需要,提供高品質的療護;希望其他病人/家屬能從故事中獲得啟發,使自己的生命之旅能過得更平安順暢;也希望還沒有經歷過病痛之苦的人學習到生命的智慧。


作者簡介:

趙可式  
台灣大學護理系畢業、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碩士(主修腫瘤護理)及博士(主修臨終照顧)。現任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系教授。第十四屆醫療奉獻獎特殊貢獻獎得主。
二十八年前開始推動末期病人的安寧療護,被譽為「台灣安寧療護之母」。著有《一個護士的碎記》,譯有《活出意義來》、《幽谷伴行》(皆由光啟出版社出版)。


內文摘錄:(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show_series.php?item=0010378614&page=1)
第一章 害怕與誤解 
1 影響現代人面對死亡與瀕死態度的因素
逃避父親亡魂的博士
一位在台灣生長,大學畢業後留學美國,拿到資訊科技博士學位的電腦工程師,因父親去世回台奔喪。在父喪後第六天要求搬到旅館去住,家人不解,因家中有房間可住,為何要花錢去住旅館?這位工程師有口難言,真正的理由是因從小聽說亡者頭七時會回家,他害怕父親亡魂,因而想逃出。他自己也不明白與父親關係很好,又是學科學的人,怎麼會這樣?這就是現代台灣面對死亡的文化態度。

未受過死亡教育的大學生
我有次為某國立大學通識教育上「生死學」課程時,隨意作了一個調查,發現一百多位同學中約有三分之二曾經歷過親人喪亡,卻只有兩位有機會近距離接觸臨終時的親人,並見到遺體。他們或是不被允許,或是自己因害怕而逃避。而且在整個親人死亡的過程之中,沒有長輩為他們做過死亡教育。

思考點
對死亡健康的態度需要從小開始培養,且家庭、學校與社會都有責任。從小沒有健康的死亡教育,即使長大後受到高等教育,仍然會對死亡有莫名的恐懼與非理性的觀念,雖然有近距離接觸死亡的機會,卻未能掌握,使成為死亡教育的契機,極為可惜。國內整體教育層級不斷在提升,但死亡教育仍為待開發的領域。

不讓病人死的醫師
某醫學中心的腫瘤科有一位第二年住院女醫師(R2),因從小功課一流而自視甚高。有一次被派照顧一位癌症末期的老先生,高劑量的化學治療使得病人苦不堪言。病人的兒女皆受過高等教育,經開家庭會議後決議,希望停止化學治療而改用支持與緩和療法,以減輕父親的痛苦為目的。誰知該女醫師以還有治療的空間為由,仍繼續給予化療,並告以:「在我手裡的病人,我絕不讓他死!」二週後病人還是死亡,死前還因化療副作用而不停噁心嘔吐、口腔糜爛、哀哀呻吟。病人斷氣後才從胸前的人工血管上取下化療藥瓶。

以上引自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78614

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書摘】安寧緩和療護

安寧緩和療護

作者:許禮安等
出版社:華杏
出版日期:2012年01月15日



內容簡介:

當您聽到「安寧緩和療護」時心中浮現的是什麼場景呢?是生死垂危的急救場面,或是溫馨感人的生前告別會?是家屬焦急與不知所措的模樣,或是臨終者安詳的面容?您是否對於人生必然的結局感到無能為力,卻又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又或者您從未思考過相關問題,正想找尋一本兼具學理與實用性的參考書籍呢?
  本書集結6位資深臨床安寧專家共同執筆,從安寧療護的起源發展、基本理念,談到安寧療護常見的病情告知、臨床症狀處理,最後檢視我國安寧療護的現況與困境,貫徹安寧療護的精神以發展本土化的安寧療護。全書共20章,巨細靡遺地說明「安寧緩和療護」的來龍去脈,輔以豐富的臨床案例及專欄補充,帶給您對於生死議題更多面向的啟發。
  「安寧緩和療護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沒有標準答案」,且隨著我們翻開第1頁,開始找尋屬於自己的專屬答案。


以上引自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31567

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書摘】那一年,我在重症照護病房:一個新手護士的心靈省思


那一年,我在重症照護病房:一個新手護士的心靈省思Critical Care:A new nurse faces death, life, and everything in between



作者:泰瑞莎‧布朗(Theresa Brown)
譯者:錢莉華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5月10日




內容簡介:
護士是醫療品質的關鍵,卻是最被忽略的弱勢。
工時過長、工作量太大、壓力破表、健康亮紅燈等已是常態,
在悉心照護病人、撫慰人心的同時,其實,她們也需要被關懷體恤。
本書帶領我們一窺護理工作的全貌、貼近護理人員最真實的心境。
  為生命奮戰的過程中,難免痛苦交織,這時,護士就派上用場了。

  醫師負責治療,或者說,試著治療,我們護士則在緊要關頭挺身而出,

  主動設想當天所照護的病人有什麼需要,
  然後在關愛與惱怒交織的心情下,盡力幫助他們。

─泰瑞莎.布朗



作者簡介:

泰瑞莎.布朗Theresa Brown  
註冊護士,定居賓州地區,也在當地工作。她是賓州大學的護理學學士,在這之前,畢業於芝加哥大學,是英美語文學博士,但這段歲月卻被她戲稱為前生。《紐約時報》的部落格「健康」(Well)常刊登她的文章,所撰寫的〈或許死神正沾沾自喜;珍愛生命的理由更添一樁〉(Perhaps Death Is Proud; More Reason to Savor Life)獲選為二○○九年全美最佳科學寫作與最佳醫學寫作作品。《那一年,我在重症照護病房》(Critical Care)是她的第一本書。


譯者簡介:
錢莉華  
台大外文系、政大新聞研究所畢業。曾任《工商時報》記者、中華電視公司新聞部國外組編譯,目前為專職譯者。譯有《9個月,孩子大不同》、《YOU你的身體導覽手冊》(合譯)、《熱情洋溢》、《派屈克的生死抉擇》、《星期三是藍色的》、《致命的醫學常識》、《尋找快樂之國》、《成功抗癌者的5個祕密》等書(皆由天下文化出版)。



目錄:
合作出版總序樹立典範:給新一代醫療人員增添精神滋養 黃達夫
第一章 從象牙塔走入醫院為生命奮戰的過程中,難免痛苦交織,這時,護士就派上用場了。醫師負責治療,護士則在緊要關頭挺身而出。
第二章 初次上陣新護士只要一踏入病房,就會發現自己不管在身體、心情和情感上,都沒做好準備。初期,他們不時會遇到驚呼「天啊!」的場景。
第三章 與死亡初次相遇我心想,幫助他們面對這一切不正是我們的職責嗎?若眼睜睜看著家屬和病人承受這種痛苦,卻不伸出援手,那我還算哪門子護士?
第四章 坐冷板凳疼痛很難受,失能會導致很多事不能做,失去行動自由會讓人絕望。我看到的病人都是這樣,而今,我自己也體驗到了。
第五章 病房護士的一天一個眼神、一個鬼臉、一句玩笑話、一聲無奈的嘆息、一則小故事,在在傳遞出無法言傳的妙意。而這些是會影響照護品質的。
第六章 當心跳突然停止在我的病人亡故後幾天,醫院裡那沾滿血的衣服、腦海中病人臉上的表情,這些事同時襲上心頭,也改變了我。
第七章 傷口稍微透露一點私事後,我發現跟病人抱怨一點日常瑣事或吐露一些自己的小缺點,反倒會讓他們感覺輕鬆些。
第八章 醫師不管大便的事有時,病人每半小時就得擦一次屁股,而且連著這樣幾小時。從大便到死亡,這裡包羅萬象、無奇不有,而我們注定都會碰上。
第九章 請調霸凌之所以猖獗,就是因為大家縱容。這些人縱容一個護士以殘酷的方式對待自己人,我實在不願跟這樣的人共事。
第十章 置放導管當我的病人所受的對待不合理時,我同樣會眼睛冒火,會感覺憤怒,而且會為此奮戰,以扭轉局面。
第十一章 毒藥「謝謝,泰絲。」他說。「今天晚上我得吃一劑藥,那藥就是你。」這是我有生以來聽過最美好的話。
結語「萬物」與人生瞬息萬變,我明白這道理是因為──我親眼看見。



以上引自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44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