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書摘】醫者:披上白袍之前的14堂課

醫者:披上白袍之前的14堂課

作者:黃瑞仁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14日

圖片引自 
http://aquarius0601.pixnet.net/blog/post/27569824 


內容簡介:

醫師也是平凡人,但在披上白袍之後,
為了成為從死神手中搶下生命的那雙手,人生最嚴苛的考驗才正剛開始。
  《商業周刊》評選「百大良醫」,以永不熄滅的熱情和嚴謹,給未來所有醫生的最高指導原則!
       是什麼原因,讓你選擇行醫之路?有哪些關鍵,讓你夠資格成為真正的醫者?
.二代健保影響持續發酵,醫師收入不如從前,還讀不讀醫學院?
.背負親人期待上了醫學院,念到一半才發現不喜歡,怎麼辦?
.不想走臨床的人,就去做研究?會不會是另一條不歸路?
.靜脈打10次打不進去,繼續打才叫有毅力?
.成績排名最重要,同窗之誼兩邊拋,「聽話」更是最高指導原則?
.診療過程會遇到許多挫折,怎麼消化?個人生活品質與醫療品質之間的衝突,如何化解?
.傳統大科風光不再,整形美容最夯!收入是醫生唯一的考量嗎?
.醫療糾紛一件又一件,醫生盡心盡力,是否就盡到了責任?
.只醫「生」不醫「死」?面對末期病患及家屬,醫生還有未竟的任務!
這本書是國內心臟血管專科權威黃瑞仁醫師行醫多年以來所累積的深刻觀察,也是送給當今學子最實用的一份禮物。針對高度競爭的醫學院環境和台灣醫界特有現象,黃瑞仁醫師以過來人的角色分享作為一位醫者所需的必備特質,以及一路即將面臨的種種修煉。
本書寄予了黃瑞仁醫師對未來醫者們最深切的期盼,希望能為有志行醫的年輕人指出方向,幫助所有以行醫為目標的學生認清個人特質,並進而熱愛自己的選擇,不但能成為一個好醫師,還能擁有一個更快樂的醫學人生(Happier Medical Career)!


作者簡介:

出生於嘉義市。1978年畢業於嘉義高中,爾後三十多年,在台北市求學、工作、成家,也算是台北人。
  先後畢業於臺大醫學系、臺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臺大管理學院EMBA管理碩士專班國際企業組。曾任日本北九州市小倉紀念醫院循環器科介入性心臟學研究員,美國哈佛醫學院附設布里格翰醫院內科心臟血管基因體中心研究員,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祕書長;現任臺大醫學院醫學系內科教授,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兼內科部加護病房主任,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祕書長,社團法人廖永祥醫師之友會理事長。曾榮獲台灣振興醫學基金會優秀論文獎,歐洲心臟學院專家會員(Fellow),並名列2007-2008年《臺灣名人百科》。 


內文摘錄:

第一堂課 失敗學 
當我是實習醫師時,我給自己打靜脈注射的極限是三次,如果已達三次還打不進去,下一步就是尋求幫助。
 

十多年前,我擔任病房總住院醫師,有一次在病房遇到一位悶悶不樂的實習醫師,我問他緣由,他說病人瞧不起他只是一位實習醫師,不肯讓他打針,因此心情非常不好。 

這是我在當實習醫師時從沒碰過的情形。到臺大醫院住院的病人通常都知道,臺大醫院團隊是採共同照護制,如果團隊盡心盡力好好服務,應該不會發生病人不讓實習醫師打針的情形。我好奇地去詢問病人到底怎麼一回事?病人哀怨地說:「那個醫師昨天把隔壁床的人當實驗品,打了十多針,我ㄟ驚啦。」 

我恍然大悟,原來病人目睹鄰床的遭遇,心生恐懼,難怪不敢讓這位實習醫師打針。我便去找那位實習醫師詳談,實習醫師自認為不被病人信任,很受委屈。但我明白地告訴他:「也許你聽了不舒服,但我要把我所了解的告訴你,昨天你幫鄰床病人打了十多針打不進去,後來是護理人員幫忙打的,難怪人家不敢讓你打針。」實習醫師啞口無言,默默接受了他打針技術的確有待改進的事實。 

面對失敗,需後天學習 
現在年輕學生面對失敗的「能力」與我們這一代相比,的確有一大段落差。我們的父母多屬經歷過台灣從光復前進入光復後時期,大多數家庭非小康即小貧,慢慢地,腳踏實地在社會立足,終於有一點點成就,有了穩定的生活,格外珍惜點滴努力的成果,也因此帶動社會進步。世代交替,到了我們這一代,不管生活型態或經濟能力都開始和上一代完全不同。年輕人可能因為父母所能提供的物質條件相對較多,且備受呵護,容易把「得到」視為理所當然,反而缺乏面對挫折或失敗的機會。 

以醫學院為例,我在教學門診常請那些即將成為正式醫師的年輕實習醫師們,回想自己當年能夠進入醫學院的種種因素:可能較容易專注,能靜下心來好好考試;可能是記憶力比他人好,或者是組織能力優於別人,所以能應付台灣的考試。但接下來大家要開始當醫生了,未來要走怎樣的路,成為一個怎麼樣的醫師,是否想清楚了? 

醫學生在就學過程中,總是有大量的親朋好友在旁邊像啦啦隊一樣讚美著:「你好棒!」「你考上醫學系了!」「你是未來的大醫生!」但這些在呵護、讚美聲中長大的大孩子,開始要當實習醫師了,第一次要幫病人打IV(靜脈注射)時,竟然有因為找不到血管,靜脈打不進去,而直接用膠帶把頭皮針貼在手(pseudo cath 假靜脈導管)的狀況,然後關掉點滴,把病人送入開刀房,打算矇混過關;或有像前述因病人不肯讓醫師打針而自覺委屈的案例,這種面對挫折卻不去尋求幫助的行為,實在不是應付挫折的方式。 

進一步尋求解決之道 
當我是實習醫師時,我給自己打靜脈注射的極限是三次,如果已達三次還打不進去,下一步就是尋求幫助。尋求幫助的對象很多,可以找護理站的護理師,也可以找比自己會打針的同學或學長幫忙。這時候一定要面子放兩邊,病人的安危擺中間。我並不會因為別人比我擅於靜脈注射便覺得沒面子,我們必須思考的一點是,現階段也許在某些部分的技術不如他人,但醫學畢竟是全方位的,把它當成一段必要的學習過程,放下身段拜託護理人員幫忙,看到護理人員可以一針就進去,會恍然明白自己的進步空間有多大,一旦某日技術精進了,自信心便油然而生,切勿因此覺得自尊心受損而裹足不前。 

試想,如果那位挨了十多針的病人是自己的親人,不覺得不忍嗎?病患至上的觀念要時時牢記在心,「視病猶親」並不只是一句口號;醫師誓詞中「病人的健康,是我的首要顧念」絕非陳義過高,只要把病人當成是自己的家人就好了。 

能夠坦誠面對失敗後,下一步就是尋找解決方法。「一走了之」不是解決之道,日後若遇到更重大的醫療行為,面對更大的挫折,很難想像這一群醫師將來會用怎樣的方式面對?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報導】大愛新戲劇 癌醫李裕祥《讓愛飛翔》

【大愛劇場】即將於5月24日(星期二)播出一齣良醫的人生故事,5月16日舉行《讓愛飛翔》試片暨本尊與演員相見歡記者會。李裕祥醫師事業如日中天時,癌症悄悄找上他,但他沒有被病魔擊敗,這場病也開啟了生命中的另一扇窗,讓他個性更豁達樂觀。 

產科名醫 迎接一萬七千新生命

曾經是婦產科名醫的台北慈濟醫院產科主任李裕祥,39歲那年罹患鼻咽癌,從醫生變成病人,一連串化療讓他痛不欲生,卻也讓他深刻體會到醫生不只是開藥,還要醫心。親身嘗受過病苦滋味,李醫師更能對產婦、患者做到視病如親。

婦產科主任李裕祥從醫三十多年來,已接生過一萬七千多位寶寶,很多他從前接生的寶寶,現在已長大成人,也在媽媽的陪同下,又回來找他接生。

李裕祥說,接生的「數字」曾經是他生命中的目標,拚命努力衝高接生數字,1個月接生超過100個嬰兒稀鬆平常,自己還有一本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記載著每日接生數量,破紀錄的成就感,曾讓他陷入數字迷思中。

人醫義診 種下進入台北慈院因緣


李裕祥(左)與飾演他的演員伊正(右)在試片計者會上合影。(攝影者:葛傳富)
在同事廖春美醫師的邀約下,李裕祥和太太金枝首次跟著慈濟人醫會到澎湖義診。原本帶著遊玩的心態來到偏遠的小鎮,卻被協助義診的慈濟委員謙卑態度折服;就算是董事長身分,也放下身段做志工幫忙開車、搬桌椅及佈置現場。

退休後,夫婦倆隨著人醫會上山下海義診,直到證嚴上人交待的任務:為台北慈濟醫院婦產科奠基而努力。於是從零開始,往昔拚命三郎的裕祥又回來了,這回他傳承醫術,為衝高婦產科醫療成績而努力。

李裕祥從不藏私,大方地教導院內年輕的醫師。「院內楊醫師有個絕招,幫媽媽剪臍帶後,會多做一個動作——用手把臍帶血推回嬰兒體內,這樣嬰兒以後就不會貧血。」楊醫師說這是李裕祥醫師教他的撇步。

醫師變病人 吃飯像在餓鬼道

李裕祥升上主任後,醫技和名氣更上一層樓,事業如日中天。正當他為成就感而滿足時,渾然不知病魔已悄悄找上他……


伊正為了扮演好一位婦產科醫師,在醫院觀摩實習,大喊:「醫師真辛苦!」(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提供)
李裕祥(伊正飾演)同時做放射性和化學治療,唾液腺遭到破壞,喉嚨發炎腫痛。李裕祥的太太金枝(李淑楨飾演)坐在他對面陪他吃飯,裕祥吃了兩個鐘頭無法吃完,金枝求阿祥多吃ㄧ口,阿祥滿臉痛苦說:「那像是餓鬼道境界,每吃ㄧ口食物就化為火球燒燙喉嚨……」字字句句如刺,痛在金枝心裡;但是,人前人後金枝都保持開朗的笑容,樂觀以對,這樣她才有餘力帶著阿祥向上提升,不會喪志。

「金枝就像海綿,吸收丈夫各種情緒並轉化;在他需要的時刻,用柔軟的方式安撫他。」李淑禎表示,看著堅持不請假就怕耽誤病患的丈夫,金枝陪著他利用午休做治療。

執行製作人王銘燦說,「當時李醫師才三十九歲,就得了鼻咽癌,打擊很大;從醫生變成病人,心態也改變了。」人生的大轉折是這齣戲最重要的橋段,一個正攀上頂峰的年輕醫生,竟要和死神拔河,他不只要面對內心的恐懼,還得在病患面前掩飾自己的失落。

編劇譚智華則表示:「『久病良醫』是李裕祥醫師的寫照,也是這齣戲最大的意義所在。因為在經歷人生大轉彎之後,他重新建立生命的價值觀,個性更豁達、樂觀,這也是後面劇情發展的主軸。」

伊正實習接生 產科醫師大不易 

伊正為了更進一步了解李裕祥醫師的醫療生產細節,特別安排到醫院跟著李醫師實習;自然產與剖腹產各一次,一方面感受婦產科的氛圍,一方面觀察李醫師的個人特質,瞭解他為什麼這麼辛苦工作卻樂此不疲?為什麼受到病患與其他醫師護士的尊敬。

「有一天,我拍了二十九場戲,全是產房接生的戲;拍完後,我腰都快斷了,原來當婦產科醫生真的不容易,需要很好的體力。」伊正在開拍之前,特別進產房觀摩李醫師的工作;拍片期間,需要指導的李醫師都親自示範動作,「我希望自己在鏡頭裡能表現李醫師專業的一面,所以有空就練習,或者默背相關的醫學術語,拍完這檔戲,收穫真多!」

台北慈濟醫院院長趙有誠、主任秘書喬麗華、大愛電視台副總監張尊昱、監製臧蕙年、執行製作人王銘燦、真實人物李裕祥醫師、陳金枝師姊、及主要演員等人聯袂出席試片記者會,希望透過李裕祥醫師的奮鬥故事,協助罹病患者重新找到人生方向。

(報導: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2011/05/18)


以上引自
http://www.tzuchi.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catid=93%3Aculture-project&id=6171%3A2011-05-20-00-59-36&Itemid=386&lang=zh

2011年11月5日 星期六

【書摘】東方比利:活出生命的驚嘆號

東方比利:活出生命的驚嘆號

作者:東方比利/黃芝婷採訪撰稿
出版社:原水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01月29日
圖片引自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94731



內容簡介:

以營養對抗癌症、用運動擊退病魔
一份給生病、在人生路上徬徨者的最佳禮物

東方比利,一個出生、成長在台灣,最後在新加坡事業有成的台灣之子。幼時叛逆自卑個性孤僻,菸酒不離、情色沾身,17歲離家,讓父母傷心親友絕望。1982年在台灣以反串角色的舞台劇紅遍星馬台港等地秀場,1986年發行第一張唱片「戀我一九八六」後轉往東南亞發展。在成為新加坡電台電視的節目主持人後,於1993年第一次罹患血癌,靠著信仰與治療後痊癒。
復出後,從2000年至2007年共獲得新加坡最高榮譽金嘜獎等18座獎項,有新加坡廣播天王之譽,並被封為師奶殺手。受到第一次罹癌的影響,東方比利開始投入公益。
他深知癌症病友之苦,因此,於2003年創辦「新加坡癌症互助協會」(後改名為「365防癌教育協會」),來幫助癌症患者,希望能成為癌友的精神支柱、相互鼓勵,獲得各項協助,同時聯合醫生、生機飲食大師,舉辦講座、去醫院探望病人、代言健康大使,宣導正確的預防癌症常識。並於2008年成立「比利的家」,推廣健康飲食、畫畫、音樂、運動的積極人生。
然而,這些工作上的榮耀與對眾人的付出,伴隨著忙碌不能歇息的生活,在過度消耗身體的狀況下,隔了15年,東方比利的血癌又再度復發!
這一次,他不再慌張無助,他已經知道該多補充哪些食物、也知道要多吃發芽豆類增加蛋白質,要補充睡眠、水份、新鮮的蔬菜水果,如何「正確的吃」以提升免疫力。另外,東方比利也用「畫畫」來療傷止痛、,在發病時總有軟弱、哀傷、低落的心境,在難受的治療期間,他彈古箏、吹陶笛、畫畫,用這些方式來進行「藝術治療」的當下,東方比利平和了心情、成功的舒壓與放鬆,也增加了快樂與堅強的意念。
2010年在美進行化療時期,為了避免白血球低於正常暫停療程影響後續的治療,東方比利聽從醫師的建議,大量攝取高脂營養價值的食物,例如吃起士、冰淇淋、牛奶、甜點,麥片、漢堡、牛肉和麵包,麵包裡還塗牛油,導致在很短暫的時間內,體重竟從 74 公斤胖到 98 公斤,整張臉腫到雙眼皮都變成單眼皮,有很大的啤酒肚。這對他來說,不啻是一大折磨與痛苦!但在可以離開隔離室後,他便積極的運動,持續做「對的運動」,如:拉伸操、有氧舞蹈,在短時間內,成功管理體重,讓體重從 98 公斤減回到現在的 76 公斤。
生命就像是一首歌,有時澎湃,有時悠揚,不論是急管繁弦,還是淺吟低唱,只要熱愛生命的每個音符,都是美麗動人的。癌症不但沒能打敗他,甚至成為東方比利人生中化妝的祝福。不僅改善了生活觀念與習慣,也成為提升生命意義與目標的動能及價值。
東方比利說:
「我不是醫生、也不是營養學專家,只是個有點知名度的癌症病友。過去我在生活上、飲食上走錯許多冤枉路,但何其有幸,有許多養生專家指導我,有愛我的家人、關懷我的朋友、支持我的粉絲,更重要的,我認識了我的主。」
「因此當癌症第二次再來時,我沒有被打敗,我誠實地、勇敢的面對它,吃正確的飲食、持續做對的運動、調整作息、改正心態、堅定信仰,終於一步步走向健康。」
「出書的目的,只是單純的想幫助和我一樣曾在人生道路上灰心喪志的人;或曾經性命交關的人,能不放棄自我,勇敢活出屬於自己的彩色人生!我運用了很多專家教我的方式來養生,也把這些好方法教給需要的人。這一路走來,點滴在心頭;並非不辛苦,只是面對疾病,我不能怯懦。我深刻了解生病中的人、在人生路上徬徨的人在想什麼、需要什麼,也正因此,我要把我所得到的愛與幫助,靠我的力量再次的傳遞出去,造福更多人。謝謝大家!我會繼續努力,活出更精彩的生命,來成為更多人的祝福!」
我期待大家都能做自己健康的主人!


作者簡介:

東方比利Dongfang Billy
◆曾為臺灣藝人,1986年轉戰東南亞發展,正式成為新加坡電視台暨廣播電台主持人。
◆曾獲新加坡廣播及電視最高榮譽金嘜獎(18項獎項及電視紅星大獎)、「新加坡廣播天王」美譽、新傳媒三大中文電台最愛歡迎DJ獎、最受歡迎主持人獎、最佳節目主持獎、最佳節目製作獎、最多才多藝DJ獎等。
◆1993年不幸罹患血癌,經過治療與改善飲食、持續運動、找到信仰等,1995年漸漸康復。16年後(2007年)血癌復發,2009年底赴美接受骨髓移植,配合醫生治療需要,增胖近25公斤,立志治癒後半年內要健康控管體重。
◆2003年創辦「新加坡癌症互助協會」,2007年在新加坡國會議員的建議下,更名為「365防癌教育協會」。
◆2007年舉辦新加坡第一屆十大防癌頒獎典禮(讓愛動起來)帶動新加坡全國運動健身。
◆2008年創辦「比利的家」,結合運動&飲食&生活規律工作室,積極在有限的生命中完成傳遞健康、分享健康、活出健康的使命目標。
◆2010年舉辦新加坡第二屆「把愛找回來」演唱會。
◆2011年持續帶領大眾一起健康飲食、運動健身、藝文創作、追隨上帝傳播福音、從事公益!
黃芝婷Cecilia Chiam/採訪撰稿
◆1978年旅居美國迄今;1993年出版第一本長篇小說現定居南加州洛杉磯。是虔誠的基督徒!
◆散文、評論及短篇小說分別刊於:台灣《皇冠雜誌》、北美《世界日報》、新加坡《聯合早報》、香港《明報》、馬來西亞《南洋商報》、《星洲日報》。著有長篇小說《走過那個年代》、《婚姻調色盤》等十餘本著作。
◆美國【7media.info 七傳媒】《你我的故事》專欄作家、台灣【皇冠雜誌】《相信愛情》專欄作家、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紐約電郵》專欄作家、【南洋商報】《X世代》專欄作家、【都會佳人】《Citta Bella》雜誌- City Girls 專欄作家。


內文摘錄:
前言 

回台灣的家時,母親一驚:「大冷天的,你怎麼理個大光頭?」 

我心虛的回應:「媽,這是現在最流行的造型!」 

一轉身,我的眼淚就啪地不聽使喚流下來⋯⋯ 

千萬不能說,不能說!二○○六年遭逢意外身亡的二哥 (註1) ,讓母親措手不及,傷心欲絕。經過一、兩年的時間仍然走不出傷痛。她常常夢見二哥,一想到他時還是悲從中來,難過不已。 

再加上,二○○五年時三哥 (註2) 罹患了大腸癌,所幸及早接受治療讓病情得以控制。因此,十五年後 (二○○七年十月) 當我血癌再度復發時,實在不敢也不忍讓她知道,免得她再次遭受打擊、承受不住嬴弱的身子……。 

直到二○一○年一月的演唱會時,她才知道我癌症復發了且即將到美國做治療,她再度痛哭失聲。大哥、三哥及小哥也不過比母親早幾個月知道。 

*************************************************************** 

二○○七年當我癌症復發時主動立了遺囑,錄製過一次量身打造的告別式。 

當個稱職的主持人一向是我拿手的本事,我自己的告別式當然由我親自主持最恰當!換言之,也就是事先錄影下來,等我過世時再播放,整場告別式依照我想望的方式進行,然後,歡迎我的學生們、家人、同事們、教會的牧師、弟兄姐妹們,來看我最後一眼,最終場景則是邀請牧師來為我蓋棺……。 

因為沒有人會比我自己更清楚了解上帝創造的我,跟我回去之前的點點滴滴。在白白得來,白白捨去之後,這是對上帝最後誠實的交待。 

我不能決定我是怎麼來到人間,卻可以策劃我是如何離開人世的。唯有如此安排才不會讓母親太過悲傷。 

當我在天堂遇見上帝時,我會請教祂,為什麼我的人生這麼戲劇化,因為這腳本是祂給的。 

我也想知道在天上的父親和二哥過得怎麼樣⋯⋯ 



以上引自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94731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報導】幸福的青鳥 大愛溫馨上檔


大愛劇場【幸福的青鳥】將於7月2日上檔,今天(六月三十日)舉行試片記者會,邀請劇中演員蘇明明、陳仙梅、尹昭德、梁家榕等齊聚一堂,共同欣賞精彩片段,並共同推薦這齣好戲。全劇溫馨詼諧,看似平凡的家庭親情倫理劇,但是蘊含了極度濃郁的感情,包含了父女、夫妻、兄弟姊妹間相互扶持之情。

製作人楊英奇表示,從曾美玉師姊的故事,讓我們看見了「親情的力量和身教的傳承」,這也是時下社會非常難得的傳統價值之體現。全劇採平實自然風格呈現,是一齣略帶喜趣的溫馨家庭劇。劇中強調「身教的傳承」,因為孩子的所有習慣與生活經驗最早都來自家庭,人格養成和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女主角陳仙梅(飾演曾美玉)及男主角尹昭德(飾演梁昌枝),為了能更精準詮釋出美玉活潑且堅韌的個性,與昌枝憨厚且不擅於表達自己情感,兩人都花了很多時間和本尊互動、長談。曾家父母則邀請金鐘男配角得主陳博正飾演感性愛哭的父親,實力派演員蘇明明則飾演勤儉持家的母親。兩人的演出貫穿全劇,不僅緊緊維繫著曾家子女的情感,也更表現出父母面對挫折時的應對方式,將深刻影響子女未來面對人生的態度!每晚八點敬請準時收看大愛劇場【幸福的青鳥】。

大病初癒  尹昭德感恩慈濟醫院
尹昭德前年大病一場,一度找不出病因,暴瘦到皮包骨的他曾躺在床上發呆:「這輩子,就這樣結束了嗎?」後來才知是結核菌引發的腹膜炎。兒子才3歲,老婆肚子裡還一個,他病癒後馬上復工,已經跟陳仙梅在拍大愛「幸福的青鳥」。


大愛劇場「幸福的青鳥」中,蘇明明(右1)飾演刻苦耐勞的母親。(攝影者:葛傳富)
尹昭德表示發病前,某天半夜驚醒,猛冒冷汗,眼睛張開後天旋地轉,整個胃快翻過來。本來不想吵醒已睡熟的老婆,後來忍不住搖醒她:「我快受不了!」接下來是一連串就醫卻查不出病因的過程,當時尹昭德已在拍大愛「幸福一牛車」,但他連5分鐘都站不住,只好請辭換角。

病況愈來愈嚴重,尹昭德照超音波,發現肝臟附近積水,過幾天開始高燒。後來被安排住進花蓮慈濟醫院,一住就12天,查出是腹膜炎,抽出800c.c.腹水,每6小時打一次抗生素,總算控制病情。連續吃了一年多的藥,今年二月才停藥痊癒。尹昭德表示,感恩慈濟醫院的醫護人員的照顧與陪伴,今後將演出更多淨化人心的戲劇回饋觀眾。

夫妻間少有爭執,有時會質疑妻子的作法但不會直接否定;遇到對小孩的教養觀念不同時,他也會「親自上場」。例如,有一場戲是:女兒被罰跪算盤,賭氣不肯起來,昌枝心裡怎麼可能不痛?於是,他自己去試跪一下後發現很痛,就知道女兒不是真心認錯,而是倔強地對抗母親的處罰。從這起事件也可看出,昌枝是一個實事求是、非常理性的人。 

行善,如古井取水般源源不絕
飾演曾美玉四姐的梁家榕說,她對曾美玉的處境感到非常心疼;明明可以過著小夫妻幸福生活的他們,卻一再被家人的債務牽累;不僅全心投入一起還債,甚至比她所演的當事人更堅強、更勇敢,這是非常令人難以理解並且感動的姊妹深情。


梁昌枝師兄(左2)在記者會上表示,過去為小家小愛在打拼,現在要為慈濟的大家庭與大愛打拼。(攝影者:葛傳富)
不僅戲裡感情好,她私下與陳仙梅也很熟稔,更容易培養出默契來;倆姊妹和蘇明明在戲裡戲外都像是真實的母女一般相處。西哥(陳博正)也非常照顧幾個兒女,演員在戲裡戲外都相處融洽,就好像曾家人一樣打成一片。

1992年,美玉在偶然間認識慈濟,起因是與同事閒聊。好不容易快要將債務還清了,她想要開始做善事,幫助貧苦的人渡過難關;沒想到,一份錯投到家中信箱的《慈濟道侶》,就像上天賜贈的禮物一般。

隨著與慈濟接觸機會愈多,美玉也就愈發體悟到自己的直率性格有待改進,尤其是對待女兒的方式要有所改變;以往非常執著的事,處理起來也變得圓融了。這些加入慈濟之後所產生的微妙變化,不但讓她得到心靈平安,也更能站在同理心去看待每一個願意行善的人,亦都有其各自必須面對與克服的障礙,尤其是經歷過父母臨終時是否要繼續急救的抉擇;使得她在處理大體捐贈的過程中,更能站在家屬的角度,用開放的態度去對待。

有心行善,曾美玉即使是工作滿檔,也還是卯足勁來參與慈濟活動;沒想到,時間也像善款捐贈一般,有如古井取水、源源不絕;這也印證了上人所說:「慈濟不是有錢和有閒人做的,而是有心人做的!

(文:葛傳富 報導:人文志業中心 2010/6/30)

以上引自http://www.tzuchi.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728%3A2010-07-01-01-56-05&catid=93%3Aculture-project&Itemid=386&lang=zh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書摘】希望陪妳長大——一個愛滋爸爸的心願

希望陪妳長大——一個愛滋爸爸的心願

作者:鄭鴻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01年06月20日
圖片引自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62825



內容簡介: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4健康好書」愛滋病類 首獎!
★各大電視、電台、報章媒體關注報導。
★台灣少見的愛滋親情書寫:作者用真情的筆觸,破除愛滋污名化,讓讀者深深感受到愛滋患者的悲喜處境。
這是一位愛滋爸爸,因為擔心無法陪伴女兒長大,而寫給女兒的書。
鄭鴻,原本處於生命巔峰期,在大陸投資的工廠經營順利,計劃與事業及精神上的伴侶結婚;原以為生活可以永久平順,卻在婚禮前夕,發現兩人均已感染愛滋病毒,鄭鴻隨即被遣送回台,被迫與妻子及未出世的女兒分開。之後,鄭鴻與妻子排除萬難,終於順利定居於澎湖,並生下一女。一年後,兩人雙雙發病,妻亡,留下一歲多的稚女。
寫作此書的過程中,鄭鴻經歷生命中許多變故;他希望若日後離世,透過這本書,可以填補女兒芃芃成長時雙親缺席的遺憾。同時,也希望藉此牽引出有緣的家庭,未來能夠領養孤單的芃芃。


作者簡介:

鄭鴻
一九五八年生,幼年時期在外島澎湖成長。曾赴日本京都某大學化工系進修,並進入日本商社任職,多年來均被派至海外工作,足跡遍及東南亞等國。一九九七年赴中國大陸投資設廠,計劃與相識於大陸的女友結婚,但婚前健康檢查發現雙雙感染愛滋病毒,鄭鴻隨即被遣送回台,被迫和已懷孕的妻子分開。之後,在鄭鴻與妻子多方奔走下,兩人終於重聚,定居澎湖,並順利生下女兒。一年後,兩人先後發病,愛妻不幸離世;鄭鴻接受藥物治療後,目前病情穩定,獨立照顧未滿三歲的女兒。
《希望陪妳長大》一書中,作者以真誠的筆調,描寫愛滋世界的淒涼遭遇,除了令人感動的真摯親情,字裡行間,讀者也可以感受到愛滋病患者面臨的生死掙扎與嚐受的人間冷暖。


內文摘錄:
        因為我們已在絕望中領悟到,只要能平靜地過活,對於我們就是幸福。這人間的所有事物,除了妳,我們已沒有什麼感覺;我們只想靜靜地面對隨時將離世的命運,妳的誕生是我們的責任與希望,我們僅圖給予你生存的權利。(p.90~91)
        在病情曝光後,我們的家庭生活其實沒有受到影響,我依舊如昔地行走於村里,也跟親友們如常地點頭道安;如我你沒有低頭,就會覺得事實上這世界並沒有那麼殘酷,沒有必要矮化自己,我們只是病人而已。從我們的遭遇裡,可以感受到社會尚有一群人,仍帶著關愛的眼神伸出援手。即使不需要幫助,也不需躲避,不需再陰暗的角落裡暗自哭泣,因為妳並沒有什麼錯,錯的是命運,錯的是造物弄人而已。(p.139~140)

以上引自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62825

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書摘】加護病房─生‧死‧病‧苦─資深護士的深情紀事

加護病房─生‧死‧病‧苦─資深護士的深情紀事

作者:蒂妲.夏洛芙 (Tilda Shalof)譯者:栗筱雯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06年04月06日
圖片引自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8004



內容簡介:

病人身處命運的交叉路口;病魔與藥石在他的身體內外夾擊。

這是一場戰爭;病房是雙方交戰區,病人的身體是我們的戰場。

作者是加拿大多倫多市區醫院的資深加護病房護士,在本書中道出加護病房的所聞所見;包括形形色色的病患、家屬,以及共事的醫護人員。加護病房堪稱是醫院裡死亡率最高的地方,作者以悲憫而不失樂觀的態度面對生命的脆弱與力度,也不時省思護理工作所給予的衝擊與激勵。


作者簡介:
蒂妲.夏洛芙 (Tilda Shalof)
  資深護士,在加護病房任職超過二十年,目前和丈夫及兩個兒子定居加拿大多倫多市。

譯者簡介:
栗筱雯
  1973年生於台北,1995年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文系。曾任報社編譯、現為自由譯者。


內文摘錄:
第十三章 噓!見怪不怪



我做加護病房護士,已經有十二個年頭了。在這些年裡,我寫過與護理有關的文章,在會議中發表演講,甚至指導研究計畫。然而,不論我.偶然涉足哪個相關領域,總是想回到臨床這邊來。對我而言,這才是我能找到最大挑戰、獲得最大滿足的領域。至今依然如此。

除了兩次產假以外,我長時間離開ICU的情形只發生過一回,而且原因極其滑稽可笑。我打電話給同事,讓他們知道我有好幾個星期不能上班了。

「蘿拉,是你嗎?」

「蒂蒂!都還好嗎?你之前怎麼會打電話來請病假呢?我覺得你聽起來很健康呀。」

「我出了點兒……小意外。」

「你還好吧?」

「還好,只是腳踝骨折了。」

「到底怎麼回事兒呀?」

我和盤托出。我曉得他們永遠不會放過我的。直到今天,只要馬戲團到了咱們鎮上,他們還是會提起這件事。

「我……只希望……你那時有拿著……」蘿拉笑到眼淚直流,幾乎說不出話來,還嗆著了。「……粉紅色的陽傘!」

很久以前我對自己發過誓,等我自己有了子女之後,我要成為一個「愉快風趣」的母親,為此我經常做些瘋狂傻氣的事情。我自己的母親一直體弱多病,每回躺在臥榻上動也不動,一躺就是好幾天,起身之後只是更覺疲倦虛弱,所以我向自己承諾,我當媽媽以後一定要有所不同。在孩子的生日慶祝會上,我請來了馬戲團表演,看著孩子們在高空鞦韆上快樂地盪來盪去。我給小丑逗得咯咯笑,甚至還在彈簧墊上試著跳了幾下。我決定問問他們,能否讓我試試走鋼索。

「當然好,」那個俄羅斯馬戲團頭頭輕聲一笑。「去試試吧。」

鋼索不過幾呎長,離地四呎高,四周還鋪了軟墊。我踩上去,一吋吋前進,像個雜耍演員似地保持優雅與敏捷,落地動作卻是笨拙得可以,發出響亮的喀啦聲,任誰都知道出了什麼事兒。

有個六歲小女孩低頭看著躺在軟墊上的我。「你摔斷腳了嗎?」





拖著一隻上石膏的腳請假八個星期,讓我有機會暫時離開臨床環境,仔細思量自己這份工作。這段時間格外精彩。院方指派了一名新的護理主任上台,新來的主任傑出優秀,是能激勵人心的領導者。她發表的演說強而有力,也能鼓舞精神。不僅如此,我們知道她將在董事會的議桌上,化身為我們的堅強代表。

她剛上任的時候,舉行了一系列非正式的會議,開放給所有正職的護士參加,既然我手上有大把空閒時間,便來到會場聽聽她說些什麼。

那是九月下旬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陽光穿透演講廳裡高高的窗戶注入室內。主任發表演講,之後開放時間讓所有人討論,讓大家儘管提出心中的任何問題或關切的議題。她向我們保證,沒有任何禁忌話題。發言內容絕對保密。還有茶品點心供應。


以上引自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