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

【作業】張愛玲〈色●戒〉心得報告


●討論作家:張愛玲



●班級:長庚科技大學100學年度  五專護理科  二年七班



●成員:09號、13號、41號、42號、49號、53號蘇心怡



<.>書面報告

一、生平大事記:

    張愛玲是官宦之後,祖父張佩綸是同治進士,做過署左副都御史。父親張廷眾是紈褲子
弟,母親黃逸梵是南京長江水師提督黃翼升的孫女。她的外曾祖父更是赫赫有名的李鴻章。
黃逸梵清秀有才華,崇尚西洋文化,看不慣官宦世家出身的丈夫,在外面養姨太太,便同小
姑張茂淵去英留學,拋下四歲的張愛玲,直到四年之後才回來。
        母親回家,一次又一次的父母吵架、打架,父母離婚,母親去法留學,父親又結婚了。
張愛玲先在家裡請私塾老師教古文,後來住讀有名的聖瑪利亞女校,很少回家,心中苦悶,
便去找姑姑張茂淵。她的性格變得愈來愈內向,很少與人交談。她那顆敏感多疑的心,在孤
寂的少年便承受了太多的愁。
        中學快要畢業那年,母親從法國回來。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事變,上海處於炮火煙霧
之中。張愛玲徵得父親同意,搬到租界與母親同住了二星期,等炮聲稍停回家,繼母以張愛
玲離家未得她的同意打張愛玲,並唆使父親毒打她,監禁空房,幾乎病死。十六歲的張愛玲
逃出家中,投靠母親。在母親的指導下,於一九三八年考取倫敦大學,因歐戰不能去英國,
改入香港大學。
        在香港大學她考第一名,在全班同學羡慕加嫉妒的眼光下,她安靜地接受表揚,毫無喜
悅的表情,回到自己的坐位上。這時候的張愛玲,已表現冷漠的性格。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飛機轟炸香港,她卻冒死進城去看電影;回
到學校,炸彈就在屋頂開花,她抬起身來,知道自己沒有被炸死,竟也感覺不到生還的喜
悅。這就是她後來寫《傾城之戀》的背景體驗。
        一九四二年春天,淪陷後的香港大學停辨,三年級的張愛玲與同窗好友炎櫻,同乘一艘
商船,由日本軍方特遣回到上海。這時母親又去法國,她與姑姑張茂淵住在一起。由於沒有
生活費用,她開始用英文寫稿賣文謀生,給英文版的《泰晤士報》寫劇評、影評,替德國人
辦的英文雜誌《二十世紀》寫關於「中國的生活與服裝」之類的文章。閒時喜歡駐足書攤,
看張恨水、周瘦鵑等「蝴蝶鴛鴦派」的小說。
        張愛玲從母親遠房親戚黃岳淵家裡見過周瘦鵑。那時周瘦鵑是集創作、翻譯、編輯於一
身的文壇風雲人物。三十二年春,張愛玲攜帶稿件和黃岳淵的信去拜訪他,不亢不卑,也不
多話。張愛玲告辭,周瘦鵑打開張愛玲的文稿,題目是:〈沉香屑第一爐香〉和〈沉香
第二爐香〉。這個題目,立刻引起周瘦鵑的注意。他看著看著,幾次拍案驚嘆,擊掌叫
好。以他操筆多年的經驗,文筆的用詞遣句老到,那洞察人情世故的深刻與冷漠,令人驚嘆
不已。他將張愛玲的小說介紹到自己主編的《紫羅蘭雜誌》副刊號上刊出,立刻引起上海文
壇一片驚嘆。這位年僅二十三歲的張愛玲,從此成為文壇風雲人物。
        當時上海文壇環境特殊,清濁難分。鄭振鋒、傅雷、夏丏尊、王統照等人都在暗暗注視
著張愛玲的每一篇作品的問世。鄭振鋒在《紫羅蘭》、《雜誌》、《萬象》等雜誌上看到張
愛玲的小說時,深為作者的才華所驚嘆,認為這樣的人才實在難得,在這混亂的時局裡,應
該好好珍惜。他去找柯靈勸說張愛玲不要像現在這樣良莠不分地四處發表作品,免得上了某
些有政治背景的人的圈套。(大概是暗指與汪偽政府有背景的胡蘭成。)他具體建議要張愛
玲繼續寫文章,但不要發表,可交由開明書店保存,先由開明書店付給稿費,等戰爭結束後
再印行。
        柯靈是上海《萬象》雜誌的主編,有很高文字駕馭能力和鑑賞水準。他讀到張愛玲的作
品,大有發現奇跡之感,正想找周瘦鵑引介,在七月的一天裡,不意張愛玲帶著手稿《心
經》造訪,柯靈喜出望外,從此結下了文壇編輯與作者的一段真誠友誼。這時中央書店老闆
平襟亞建議張愛玲在中央書店出書,她寫信徵詢柯靈意見。中央書店專門翻印古籍和通俗小
說,質量低劣。柯靈不願張愛玲混跡其間,加之鄭振鋒已有言在先,他寄了一份中央書店書
目供她參考,並說明如果是他,寧願婉謝,表示以她的才華,不愁不見知於世。
        張愛玲很快回信,極其坦率地說要「趁熱打鐵」。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六日,《雜誌》
月刊為她出版《傳奇》,在上海康樂酒店舉行茶會,作家們都到場了,這時張愛玲真是風光
極了。《傳奇》出版第九天便銷售一空再版。張愛玲在再版序言中再也抑制不住心頭的喜
悅,率真地表達出她對出名的急切盼望,以及潛藏的動機,她開頭便說出:「出名要趁早
呀!」
        日本投降後,張愛玲仍在上海,把全部精力用於創作小說,編寫電影劇本。主要的小說
創作是《留情》、《鴻鸞禧》、《華麗緣》、《多少恨》、《相見歡》、《浮花浪蕊》。一
九四六到一九四七年,她創作《不了情》、《太太萬歲》兩部影劇本。
        一九四九年中共統治大陸後,張愛玲的創作受到限制。一九五年三月至一九五一年二
月,她創作了《十八春》,以梁京的筆名在上海《亦報》連載,接著發表《小艾》,她借慕
瑾之口,道出對政治的無奈,以至《十八春》裡的叔惠,竟去了延安,個個人物後來都穿上
毛裝。小艾與她丈夫成了「無產階級」模樣,明顯違反了張愛玲的創作信條「不完美的人生
和人物。」在這樣的政治環境裡,她敏感到自己的出身,以及和胡蘭成的婚姻關係,將導致
被中共改造的對象和攻擊。一九五一年香港大學復校,她決定隻身前往,不告訴任何人。一
九五二年春天,三十二歲的張愛玲,先乘船到廣州,再到香港。
        她到香港並沒有去香港大學讀書,經友人宋淇推荐,到香港美國新聞處供職,在《今日
世界》雜誌寫了兩部長篇小說:《秧歌》和《赤地之戀》。張愛玲將《秧歌》寄給胡適,並
附了一封短信,希望自己的這部書能符合胡適評《海上花》時強調的「平淡而近自然」的境
界。胡適回信給予極高評價:「此書......可以說是寫到了平淡而近乎自然的境界。近年拜讀的
中國文藝作品,此書當然是最好的。」
        張愛玲的性格與香港美國新聞處公務員生活格格不合,她不習慣固定的作息時間,好像
她的整個人都交出去一樣,絲毫不能由自己來安排有興致的生活。於是她決定到美國去尋找
她的心靈故鄉。
        第二任丈夫賴雅去世後不久,一九六七年,張愛玲應雷德克里芙女校的邀請為駐校作
家。一九六九年又應陳世驤之邀,到柏克萊加州大學中國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研究《紅樓
夢》。同時,在港臺地區掀起「張愛玲熱」高峰,皇冠出版社重印了她所有作品。夏志清教
授在其《中國現代小說史》中為張愛玲闢專章。稱張愛玲是「今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
家」,稱《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
        唐文標的《張愛玲研究》和《張愛玲資料大全》提供了較為詳實的資料;他對張愛玲小
說的批評與其他研究者不同的是提出了比傅雷更為苛刻的批評。
        水晶也是「張迷」。他熟讀張愛玲的小說到可背誦程度,並以西洋批評方法解析張愛玲
小說中意象的運用,神話結構的假想,和性心理分析,為讀者欣賞和理解張愛玲的小說打開
了多方面的視角。
        張愛玲在美國十幾年生活,沒有多少新著問世。後來發表三部短篇小說《相見歡》、
《色.戒》,和《浮花浪蕊》,也都在一九五年間寫成的。此外,她在今日世界社出版翻譯
《愛然森文選》,與人合譯《美國詩選》,《歐文小說選》。
        她沒有忘記喜愛的《紅樓夢》,她在加州大學工作到深夜,精力放在對《紅樓夢》的考
據和研究上。
        遠在香港的朋友宋淇,常在信中開玩笑的問道:「妳的紅樓夢魘做得怎麼樣了?」一九
七三年張愛玲遷居洛杉磯在那裡完成了「五譯」《紅樓夢》。一九七七年出版了這部十多萬
字的《紅樓夢魘》。她有兩句很好的感言:「十年一覺迷考據,贏得紅樓夢魘名」,她另外
的工作,就是完成了答應胡適將《海上花列傳》譯成英文。
         張愛玲的日常過的是孤身隱居生活。由於她深居簡出,少與外界聯繫,關於她的猜測和
傳說,比她實際情形更具有「傳奇色彩」。外傳張愛玲患有神經性皮膚炎,不能見空氣,只
能穿紙衣。水晶初見張愛玲,大吃一驚,她全然不是心目中的張愛玲,非常清瘦,臉仍是飽
滿圓大。六月初夏,張愛玲住在雪洞似的房間裡,室內沒有書桌,也不見多少書籍。
        張愛玲埋首於自己熱衷的一切,過著心志淡泊、寧靜致遠的生活。《張看》一書的〈讀
書雜談〉,是她晚年讀書的詳細心得體會。
        于青著的《張愛玲傳》,出版時,張愛玲尚獨居美國洛杉磯,陳芳明稱她為「孤傲的靈
魂」。一九九五年九月八日中午被發現死於寓所,享年七十六歲。她的文學生命,從一九四
三年到一九六六年發表《怨女》,以《第一爐香》到《赤地之戀》,應是她創作高峰。一九
五五年去美以後,住了四十年,只寫了《五四遺事》、《怨女》、《張看》、《紅樓
魘》、《色.戒》、《惘然記》、《餘韻》等書和英譯《海上花列傳》,創作極少。她的
身後情形,張小虹在《中國時報》「張愛玲逝世四週年專輯」寫道:「畢竟林式同是這世上
除了張的伊朗房東,警察與殯儀館人員外,唯一瞻仰過張之遺體的遺囑執行。...
        她對張辭世現場的一小段文字描寫:張愛玲是躺在房裡唯一的一張靠牆的行軍床去世
的,身下墊著一床藍灰色的毯子,沒有蓋任何東西,頭朝著房門,臉向外,眼和嘴都閉著,
頭髮很短,手和腿都很自然地平放著。她的遺容很安詳,只是出奇的瘦,保暖的日光燈在房
東發現時還亮著。」
        張錯在八十八年四月十五日《中央日報》副刊寫的〈張愛玲與荒涼〉,對於張愛玲的後
事,有清楚的交代: 「一九九五年九月三十日我同林式同、高全之等人出海將張愛玲的骨灰
撒在離岸三里外的大海裡。」文中指出張愛玲的遺囑很簡單,只有兩點:第一,一旦棄世,
所有財產遺贈給宋淇先生及夫人。第二,希望立即火化,不要殯殮儀式,如在陸地,則將骨
灰撒向任何廣漠無人之處。」
        張愛玲走了,她於一九二年九月三十日出生於上海,她的骨灰撒在大海裡。


二、家世背景:
1. 顯赫的家世:張愛玲的祖父是張佩綸,外曾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李鴻章,祖父母才子佳人的 故事被影射寫入了《孽海花》,不過愛玲對這樣的家世並不驕傲也不喜提起。

2. 遺少的家庭型態:張家到了張愛玲的祖父晚年已經逐漸走下坡,到了父親時已全然不事生產,過著留辮子、納妾、抽鴉片、捧優伶、打麻將的舊制悠閒生活。而這樣的生活型態常成為張愛玲小說的背景 。

3. 緊繃的父女關係:張愛玲對父親的情感是又愛又恨,父親很為她的文才感到驕傲。但也會因為繼母的讒言下死命的毒打她。

4. 疏離的母女情感:由於夫妻感情不睦,情感淡薄的母親並沒有給她足夠的母愛。


三、思想情感:
1. 天才早慧:張愛玲自幼即聰明早熟,讀書、寫作、繪畫、都有優秀的表現。功課更是樣樣拿第一,焚膏繼晷地苦讀,就為了一圓留學夢。

2. 孤僻、冷慠、不善與人交往:她把自己封閉在自我的世界中,目空一切,總是用著一種冷冷的、理性的眼光打量著這個世界。童年不愉快的經驗,使她對人不信任。

3. 自信、作怪、與眾不同:這一點可以自服飾風格中展現出來,她總是以一種「衣不驚人誓不休」的姿態出現。


四、作品風格:
1受紅樓夢影響:張愛玲將紅樓夢讀得出神入化,寫作風格及刻畫人物的技巧都有紅樓夢的
影子。對衣服裝飾繁複地刻畫,心理層面的深層探索。

2筆下的人物:多半是住在上海租界裡,一群腐朽舊家庭中的人物,彼此勾心鬥角,自私自
利。

3早期《傳奇》明豔華美,中期《秧歌》《赤地之戀》樸素乾淨,晚期《怨女》《半生緣》
清新流麗。

4關心新舊衝突中女性的出路及情感。女性以弱者姿態承受父權社會的壓迫。

5表面華麗繽紛的各種具體意象,整體風格卻蒼涼至極。
(一)各期風格不同
1、早期-代表作品《傳奇》《流言》-明豔華美
張愛玲早期作品以一部短篇小說作品集《傳奇》及散文集《流言》為代表,這一個時期他善用繁複的意象、穠麗的字辭營造出明艷華美的風格。
2、中期-代表作品《秧歌》《赤地之戀》-樸素乾淨
《秧歌》《赤地之戀》表現的是貧苦農民的生活,所以筆調明顯的平實許多,而張愛玲在成名之後也力闢繁複堆砌。
3、晚期-代表作品《怨女》《半生緣》-清新流麗。
《怨女》改編自《金鎖記》但整部作品的內容及風格明顯平淡謙和許多《半生緣》則改編自《十八春》。
(二)明顯受紅樓夢的影響
張愛玲自幼熟讀紅樓夢,作品風格深受紅樓夢的影響:表現在人物衣飾的精細雕琢,喜歡以烘托、點染景物的方式來描繪人物的內心、思想情感,而不喜歡以單純敘述、內心獨白的方式呈現。例如〈金鎖記〉曹七巧一出場的形象是:
一隻手稱著門,一隻手撐住腰,窄窄的袖口垂下一條雪青洋縐手帕,下身穿著銀紅衫子,雪青閃藍如意小腳褲子,瘦骨臉兒,朱口細牙,三角眼兒,小山眉。
將曹七巧俐落,刻薄的形象,作了完整的呈現。七巧彷彿就是王熙鳳的化身。
(三)作品色彩鮮豔、繽紛
可能深受母親的影響,張愛玲對顏色十分敏感,而且將顏色的感覺寫入作品中,表現在人物的個性、情感上。營造出富麗的感覺。例如〈傾城之戀〉:
好容易船靠了岸,她才有機會到甲板上看看海景,那是個火辣辣的下午,望過去最觸目的便是碼頭上圍列著的巨型廣告牌,,紅的、橘紅的、粉紅的、倒映在綠油油的海水裡,一條條,一抹抹刺激性犯沖的色素,竄上竄下,在水底下廝殺得異常熱鬧。
這一段文字中張愛玲用五光十色的顏色暗示白流蘇即將面臨的是複雜的新生活,和范柳原的情感拉鋸戰正式開始。
(四)華麗的表象、蒼涼的情感
華麗的表象主要表現在意象的運用與精美的詞藻,張愛玲的古文基礎扎實,文字運用精確。在意象的使用上喜用美麗的事物,但整體的情感卻是蒼涼的。〈自己的文章〉中她說到:
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壯則如大紅配大綠的的顏色,是一種強烈的對照。但她的刺激性還是大於啟發性。蒼涼之所以有更伸長的回味,就因為她像葱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
夏志清先生以為張愛玲擅長寫悲劇,而為什麼寫悲劇恐怕連張愛玲自己都不知道。例如〈傾城之戀〉朦朧中可以看見堂屋裡順著牆高高下下堆著一排書箱,紫檀匣子刻著綠泥款識。正中天然几上,玻璃罩子裡,擱著法瑯自鳴鐘,機關早壞了,停了多年。兩旁垂著朱砂對聯,閃著金色壽字團花,一朵朵托住一個墨汁淋漓的大字。在微光裡,一個個的字都像浮在半空中,離著紙老遠。流蘇覺得自己就是對聯上的一個字,虛飄飄的,不落實地。
把白流蘇錢被兄嫂用盡、在家中盡惹人嫌,委屈無助的心情作了深刻的描繪。
(五)著眼於小人物,深刻掌握人物的個性
張愛玲長於描寫小物的情感,她曾經說我筆下全都是一些不徹底的人物,〈自己的文章〉中她說到:
除了曹七巧之外全都是些不徹底的人物。他們不是英雄,他們可是這時代的廣大的負荷者。因為她們雖然不徹底,但究竟是認真的。他們沒有悲壯,只有蒼涼。悲壯是一種完成,蒼涼卻是一種啟示。
尤其他深刻的掌握失去慾望撐持的人性,人性中自私自利的因子以及偶爾為了虛榮心所表現出來的同情心。


參考網址




心得報告

09號
張愛玲的小說色戒,可以說是她的嘔心瀝血之作,在著名導演─李安改編成電影後,更是風靡好一段時間,隨便問一個小學生都會知道這部電影
故事是從幾位大學生刺殺一位漢奸─易先生當作起始點,女主角王佳芝被派去使用美人計,找出破綻讓其他人進行刺殺,過程中經歷種種風波,出乎意料之外的,王佳芝發現自己喜上這暗殺目標,當下做出決定要窩裡反幫助目標逃出死亡的陰影,最後東窗事發,王佳芝與其他刺殺易先生的人,被私底下槍決掉。
張愛玲在這篇作品中想要表達的是─跟隨感覺去愛,就像是王佳芝在故事中愛上暗殺目標,義無反顧的叛變放過易先生,電影最後一幕從王佳芝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一件事情─對於跟隨感覺去愛換來的結果,她完全接受,她忠於自己的感覺。
在看過作者生平後可以發現,當時她的丈夫─胡蘭成被批評成漢奸,與易先生個背景剛好重合,我想這應該不是巧合吧。
作者在四七年批評她是漢奸,只因為她和一位漢奸結婚,所以這部作品也有張愛玲告白、申訴、檢討的味道,故事人物有和作者稍微的重合,只是寫書時已經是用一個歷經滄桑的老年人來看整個故事,用整整三十年經驗來看待當時的決定,從結局中可想而知,她一點也沒有後悔過。


13號
我很喜歡老師選擇這樣的方式讓我們學習 , 就像上次看一本書報告,以及告訴大家自己的心得 , 一人報告一本書我們便無形中多認識了52本書 , 現在一組報告一位作者的作品以及作者的生平 , 也就是說我們總共又多認識七位作者和七本書 , 根本只賺不賠。而我們這組報告的是張愛玲 , 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作者 , 她的作品我相信大家必定是耳熟能詳、倒背如流的。很慶幸地 , 我們選擇了張愛玲經典作品中的<色。戒> , 因為礙於對於感情方面還沒了解太多 , 對於這部作品的內容還是沒有這麼了解 , 所以我們選擇看李安導演根據原創拍攝的<色,戒> , 藉由進一步了解大概劇情。原本以為會很乏味 , 畢竟對我們是有點年代久遠的書籍了 , 但是我覺得李安把所有每個人的特點 、情感流露 , 都幾乎到味 , 一方面佩服導演的專業也佩服演員的演技 , 到王佳芝被易先生感動 , 然後兩人真情相視那一幕 , 我似乎感覺到眼眶微微的熱感一直不斷的湧出 , 突然覺得愛情真的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把自己內心那種悸動以及哀傷表達出來。最後一幕,又回到剛開始易太太以及牌咖在打麻將兒意先生在一旁觀看的情景,雖然佳芝以被槍殺,但大家皆不知情的情況下易先生以及佳芝那段地下情就像完全沒發生一樣,所有皆回到了原點。就李安與原創著作比較,雖然李安注重男女之間閨房情事比注重外在流露的情感還多,但我覺得其實那也算一種感情上的表達方式,只是方式比較不同罷了。


41號
這次的國文報告,讓我有機會認識「張愛玲」這位作者。她的作品相當的多,像<傾城之戀>、<金鎖記>…等。不過最吸引我們這組的書還是<色。戒>,因為每看到這兩個字大家都會聯想到李安導演拍的<色,戒>。但這兩者的最大差別在於<色。戒>的劇情比較難懂而且內容表達方式也比較含蓄。這本書的故事背景是在描述那個時代的上海貧富差距甚大、日本文化大肆進入、許多學生開始紛紛投入愛國運動。故事中的重要角色正是一群愛國的話劇社青年,為了要刺殺賣國賊易先生,派出他們的團員王佳芝假扮成一位香港貴婦準備色誘易先生並且將他暗殺。雖然到了最後這群話劇社的青年們任務失敗了,不過我覺得他們為了國家能付出那麼多的心血也真的很佩服她們。不過最令我感動的地方是易先生送給王佳芝戒指那段吧!剛開始王佳芝只是為了任務才接近易先生,而且兩方的心裡都有互相防範、互相猜疑。直到接近故事結尾,好不容易任務只差一步就可以完成時,王佳芝卻對易先生動了真情而開始動搖,在刺殺前一刻,王佳芝的內心不斷的掙扎與迷惘。但她後來只用簡短一句「快走!」打破他們多年精心策劃的刺殺任務外,也表達了王佳芝對易先生的情感。剛開始看這篇小說時不是很懂它所表達的涵意,不過反覆閱讀之後才稍略懂一些。不過我覺得作者真的很厲害,能在短短一篇小說裡把起承轉合寫得如此精彩並不會枯燥乏味。只能說色戒這本書真的是很棒的一本書!


42號
 
    還記得第一次知道色戒的時候,是李安導演的電影,不過因為當時那是限制級電影,所以我沒有看過,直到最近因為要報告張愛玲的小說,我們才去找資料,發現原來色戒是張愛玲寫的短篇小說,然後我開始讀起張愛玲的這篇作品,一開始,我完全無法理解內容,所以找了李安的電影欣賞,然後開始慢慢了解這故事的內容,原來是在說一段以美人計誘惑某敵黨高層並試圖刺殺他的故事,在看完電影後,我又再看了一次張愛玲的小說,發現電影跟小說中不一樣的地方,例如:電影中,導演運用床戲的熱烈,來表現出易先生的寂寞與飢渴,和對王佳芝的信任與感情的釋放,而張愛玲是以敘述的方法完整呈現出其中的感情。
    後來在報告結束後,聽老師對這本書的介紹,老師說,張愛玲和李安的色戒不一樣的地方在於,色和戒中間的逗號和句號,張愛玲用句號表示男人對女人的色心和一只貫穿整齣劇的戒指,李安則用逗號表示男人對色的戒心,這樣微妙的差別,其中蘊含的意義,若是沒有國文老師的解釋,我真的無法輕易理解,後來,我真的很佩服張愛玲,那樣劇情曲折的故事,能完整地用文字詮釋,就像敘述身邊發生的事一樣,我很喜歡這樣作品風格的小說,讓人買了可以一讀再讀的小說,張愛玲的書每一本書都值得讀者仔細閱讀。


49號
這次的國文報告,讓我更深入的了解了張愛玲這位作家,在製作這次報告以前,我對張愛玲的了解,真的是像紙一樣薄,就連李安拍的〈色,戒〉的原作───〈色‧戒〉都不知道是出自於張愛玲之手,經由這次,讓我認識了張愛玲很多,從生平到寫作風格,還有過去大大小小的作品,讀過了這次主要報告的小說─〈色‧戒〉之後,雖然無法體會其中的意境,但似乎又能感受到文字間流露出的情感,我想,年少的我還經歷的太少,也許過了五年、十年,甚至是二、三十年後,再重新讀過一次這部作品,相信一定又會有全新的感受。在製作報告的過程中,每個人都非常認真的做好自己的部分,並且還會互相幫忙,而我負責的是最後的影片後製,當檔案交到我手上時,時間只剩下僅僅的一天,而資源也不夠齊全,熬了一整個晚上,早上的時候才拿到完整的資源,還好有同學幫忙,但是當匯製成影片的時候,軟體又出了狀況,讓情況雪上加霜,雖然最後做出了影片,結果仍是不盡理想,整體表現得也不夠清楚、明白,這些都是往後需要注意及改進的地方。最最重要的是,無論是這次的報告或是之後的任何事,一定要提前做準備,而不是到了前幾個禮拜才開始趕工,這樣才不會因為太匆忙而無法讓作品盡善盡美。所謂「凡經我手,必為佳作。」,這次的我,想必是沒有辦法達成了,看見作品呈現出來許多的缺點,讓我感到遺憾,但要將此次的失敗作為往後的借鏡,才能有所學習、成長。


53號蘇心怡
我覺得張愛玲這位女性寫作的風格很細膩、多變!佳芝原本只是為純樸的鄉下姑娘 , 因為戰亂的關係而到了重慶 , 因話劇而認識了鄺裕民他們 , 因她的美色而變成美人計的誘餌 , 儘管最後被易先生祕密的槍決掉 , 但易先生說了一句話:「她的靈魂會永遠陪在我左右」 , 兩個人在錯誤的時間相遇用錯誤的方法結束 , 佳芝在易先生送她鑽戒時愛上他 , 易太太叫易先生送她鑽戒易先生沒答應 , 但他卻願意送給佳芝!我想佳芝被這不經意流露溫柔一面的易先生吸引了吧!我們這組在拍這篇小說時沒辦法表現出這樣的情感 , 我想從小說中也能一窺一二吧!讀完色戒這本書 , 我覺得佳芝在死前能遇到一個她愛的人 , 她可能感到欣慰吧!很多人一生都無法遇到一個愛的人 , 佳芝在易先生送鑽戒那時 , 發現她愛上了易先生 , 所以大叫「快走」 , 她想保護易先生不被鄺裕民他們殺害 ! 但我想她同時也想到 , 事跡敗露後自己也會被殺掉 , 但還是選擇跟易先生說 , 我想是愛情使人沖昏頭了吧 ! 我不知道我自己能不能在自己的性命有威脅的前提下 , 跟我愛的人說出我們要暗殺他這件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